<b id="diex5"><meter id="diex5"></meter></b>
    
    

    <div id="diex5"></div>
  1. 教學科研
    心目中的好老師 | 一位帶著敬畏之心的病理醫(yī)生

    作者:管理員 來源:本站 發(fā)布時間:2018/8/3 11:49:13

    2018年已走過一個季度,冬去春來,近日氣溫格外舒適?;赝^去,時光匆匆,轉眼我已在溫州市中心醫(yī)院接受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兩年了,在這兩年里,蔣義老師給予我莫大的幫助,在我彷徨時指點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引導我“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蔣義老師學識淵博,對專業(yè)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讀書不輟,不斷探求,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傳道授業(yè),嘔心瀝血。導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堅韌的探索精神將使我終身受益。

    學員丁萬璐和老師蔣義(病理科)_副本.jpg

    記得進科室的第一天,蔣義老師就對我說病理科的工作需要非常細心、耐心,絲毫不能馬虎,臨床上的三查七對一注意在病理科也是時時刻刻需要認真處理的第一要務,因為日常病理工作中有大量的組織標本,從肉眼上無法區(qū)別,只能從編碼上仔細核對“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可以說這一步在病理科流程工作中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取胃腸鏡這樣的小標本時,一定要注意核對患者姓名、標本部位、數(shù)量及所對應的號碼,不容絲毫有誤,造成張冠李戴的嚴重后果。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剛入科的兩個月,從取材開始手把手教學,親身躬行,極盡規(guī)范。

    病理是一門藝術,有位禪師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僧三十年前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依前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他道出了參禪的三重境界。上面三句話用在我們病理界也許再貼切不過了。剛入行的年輕醫(yī)生起初帶著診斷結果去看片子是覺得好像明白了,拿到上崗證后要自己親自發(fā)報告,有時面對顯微鏡下的圖像毫無頭緒,只有描述一下或寫個自以為是的診斷結果,等待上級醫(yī)生復診;經(jīng)過多年的磨礪,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此時就會看到廬山真面目,從鏡下圖像看到疾病的本質。

    一任病魔林林種種,顯微鏡下無處遁形。經(jīng)過規(guī)范化的取材教學,蔣義老師開始帶著我學習鏡下診斷,探索鏡下那些千奇百怪的世界,追尋細胞間的那些蛛絲馬跡。蔣義老師常說 “紙上寥寥字,人人數(shù)年功”,雖然亞??婆畈l(fā)展,但是任何一位合格的病理醫(yī)師都需要接受系統(tǒng)化的訓練,這也就是從頭到腳、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的病你都要會看。每個得了癌癥的患者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應該是希望得到最合適的治療,獲得最好的預期療效。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得到一份準確的腫瘤診斷報告、報告的內容可能包括腫瘤的種類、良惡性、分級分期、治療參考和預后等內容。病理醫(yī)生是發(fā)出這份報告的人,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敬畏的職業(yè),因為幾乎是判定生死的法官。蔣義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帶著敬畏之心的病理醫(yī)生,從業(yè)數(shù)十載,始終保持著“五心”——細心、耐心、恒心、愛心和信心。這就是病理人的境界,雖萬千難,吾輩皆往矣。為我心中的好老師——蔣義老師及所有從事醫(yī)療事業(yè)的同道們點贊。 (丁萬璐 臨床病理科 16屆規(guī)培)

    0577-88882121
    地址:溫州市鹿城區(qū)百里東路252號(325000)
    微信服務號
    二醫(yī)那些事兒
    支付寶服務窗
    浙WWS標2010110100005號 浙ICP備13037826號
    版權所有:溫州市中心醫(yī)院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聯(lián)科科技
    欧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少妇人妻在线无码天堂视频网,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b id="diex5"><meter id="diex5"></meter></b>
      
      

      <div id="diex5"></div>